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影视书评 / 正文

西媒对甲午战争报道集结出版 提供历史新视野

2014-08-21 12:02:05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对于这场战争的反思随着更多的史料挖掘而日益深刻和全面。有从制度、战略、信仰、国运四个角度反思甲午的,有从战备的详细军事资料角度梳理战争现场的,历史无疑在这些古今之间,史料之间变得立体。《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则为读者提供了另一层甲午的空间——西方媒体的观察。

本书为“万国报馆”兴趣小组成员历时几年奔赴世界各地,寻找英、法、德、美、俄等国120年前的老报刊对当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真实报道,将尘封的历史事实“挖”出来。书中对媒体报道的收集集中在1850年至1900年,共收集了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十几种报刊近300个版面,在这些报刊中以周刊为主,也有日报和月刊,图文报道之外还有大量的述评,报道角度非常丰富。

书中许多图片与报道文字的翻译对审视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例如《纽约世界报》克里曼先生冒险对“旅顺大屠杀”的揭露:“日本为了朝鲜的解放,采取突如其来的介入进而变成野蛮的战争。事情的性质已经不是文明与野蛮间的纠葛,日本终于揭开自身的假面具,在最后四日里,征服军的足下彻底蹂躏了文明。”这些新闻纪录式的报道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也许有误解、有价值观的错位,但都是当年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这些观察者的眼光已然成为历史,对错是非由读者自己去判断和探索,读者也尽可能在这样一个国际的视角下去理解新闻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并且构建了战争。

120年前的这场甲午战争不仅关涉中日两国,也关涉东亚,关涉到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媒体对甲午战争极其关注,仅在书中所收集的资料中,就可看出战争期间,至少有20个封面报道,专题性的报道也在百篇左右。战争期间,有上百名“欧美列强”的随军记者、摄影记者、插画师亲临现场,还有当时派驻东亚的军队指挥官、外交人员等,他们留下的这些珍贵文字与画面的报道,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或同一新闻人物的报道同时呈现也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不同国家的立场和观点。

在中国人看来,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而当时西方媒体报道的舆论主流,竟然都是为日本侵略的“正当性”辩护。这与日本打响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舆论战,有极大的关系。全书十二个章节中,最后一个章节,就是有关“舆论战”的内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甲午战争观察中最有特点的一个环节,到今天,也是令人思考的内容。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启动了所有的国家宣传机器:允许外国武官观战,允许外国新闻记者随军采访,允许国内的报刊记者、随军画师、照相师、僧侣、神官等人随军采访和工作。相比之下,清政府在新闻报道上则是一贯采取极端保守的态度,因为清政府对舆论宣传的漠视和放任,使得国际社会只能听到日本的一面之词,诱导国际舆论向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倾斜。众多历史事实的呈现,成为我们深入了解那段历史的通道。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信息时报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