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文化评论 / 正文

刘仰:美国为何害怕孔子学院?

2014-06-25 14:11:31 作者: 刘仰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近的有美国电影、电视等文化产品,大都带有鲜明的美国意识形态的特征。即便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向外传播中国语言文字教学和中华文化,也从来没有像西方那样以传教或教育为名,赤裸裸地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

近日,英国媒体报道称,“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呼吁近100所大学取消或重新谈判与孔子学院之间达成的协议,以便使孔子学院正确反映言论自由的西方价值”。他们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理由是,孔子学院是中国教育部下属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资助的,因此,他们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宣传分支,目的是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因而违背了学术自由。这一事件在当前出现,给了我们多重解读的机会。

首先,孔子学院的主要功能是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类似的机构在西方很多,例如英国文化协会、法语联盟、歌德学院等,其机构是否具有官方色彩与其传播的内容是否都与意识形态有关,没有必然的关系。这就好比当年美国政府“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在中国办清华学堂,这一举动是否具有美国官方色彩,是否与政治有关,美国人自己应该心知肚明。

其次,广义地说,任何文化都与政治或意识形态有关,这也是美国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向外推广美国文化的原因。远的如教会学校,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教会在中国的种种行径,毫无疑问都与政治和意识形态有关,甚至与军事行动有关。近的有美国电影、电视等文化产品,大都带有鲜明的美国意识形态的特征。即便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向外传播中国语言文字教学和中华文化,也从来没有像西方那样以传教或教育为名,赤裸裸地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

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张对待文化要宽容,对待学术要自由,这个观点并不错。但是,联系到他们的具体行为,我们就会发现,美国所说的宽容、自由,无非是他们自己的文化、学术进入其他国家的宽容和自由,而不是其他国家的文化、学术进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宽容或自由,其双重标准极为明显。

第四,当年冷战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的你死我活,美国对于不同意识形态的传播采取了麦卡锡主义的手段,即严厉的政治迫害;如今,美国也知道把孔子学院硬扯上意识形态有点牵强,便主张采取重新谈判的方式,虽然政治迫害的色彩弱了些,但本质上依然是麦卡锡主义的延续。美国在当前提出这个话题,虽然表面上说要排斥政治、维护学术自由,但是,如果把它与美国重返亚太、在中国周边挑事、起诉5名中国军人等行为放在一起,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个口口声声要排斥政治的行为,本身就是美国政治的一部分。

第五,曾几何时,美国以“历史终结论”横扫天下,其对自身文化或意识形态的自信达到空前高涨的地步,甚至成为狂妄自大。如今,面对中东、乌克兰,尤其是伊拉克的乱局,美国的这种自信受到了打击。因此,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美国文化也显示出外强中干的虚弱,恰似法国勒庞领导的极右组织“国民阵线”,在提倡种族主义上也显示出无奈的变化。如果说西方的种族主义过去是要消灭别人,那么,勒庞的新种族主义便是要彻底拒绝别人,与别人隔绝。种族主义在文化上也可称为文化种族主义,如今它表现为拒绝别人的文化,体现出明显的不自信。如果美国依然认为他们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永恒的、不可战胜的“普世价值”,又何必害怕一个从事语言文字教学为主的孔子学院?哪怕它真的就是政治的?

最后,美国对于孔子学院的这一态度,也显示出美国对于中华文化的无知。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和而不同”,因此,传播中华文化从来不以消灭别人的文化为目标。美国如此风声鹤唳地对待孔子学院,其实正应了一句中国老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要改掉这个毛病,美国的精英们真的应该到孔子学院认真地上几堂课,学的中华文化的本质,才不至于那么草木皆兵。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新浪博客
相关推荐: 孔子美国学院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