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四月观察 / 正文

德国之声向中国给出根治腐败“良药”——标题党进阶之旅

2012-06-01 16:47:00 作者: 李筱薇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从这个角度来说,德国之声以及其他媒体对于中国腐败问题的报道本可以作为国人的警钟以及治理腐败的鞭策,但将腐败问题上升到对中国现有体制的否定以及对于中国社会各界伦理道德缺失的暗讽则过于牵强,不得不让我怀疑这种态度背后,是德国某些反共极端分子反华、辱华,以及从意识形态层面将所有与中国相关事件污名化的狼子野心。

在这次腾讯网标题党事件中,由德国政府资金支持,并在藏独疆独等多次事件中屡屡站在反华最前线的德国之声中文网,也毫不意外地加入了对《环球时报》的围剿之中。在德国之声的网站中,文章的题目被进一步篡改为“中国无法根治腐败,民众要理解”。如果说腾讯网对于环球时报原文的转载中,商业网媒尚可使用经济利益驱使下标题党吸引眼球作为理由,那么政府背景的德国之声对于原文标题和内容的双重篡改则让这次标题党事件变了味,成了其借反腐之名履行其特定职责的一场表演。

在腐败问题上,德国之声对于环球时报观点的引述实际上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文中借抨击腐败,同时抛出了“中国各行伦理意识薄弱”以及“权力缺乏民主监督导致腐败”两大看似正中要害当为金玉良言的诊断结果,却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中间夹带了点“私货”,让一剂良药成了毒药。

腐败问题是所有社会形态都绕不开的一环,笔者在这里可以负责任的说,无论是所谓的西方民主国家,过渡期的政府,还是独裁政府,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腐败。 除了最常见的权钱交易以外,腐败现象一直以各种不同的形态方式存在的。以美国为例,在其"民主化"的竞选体制中,候选人筹集竞选资金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权钱交易。今年初令奥巴马总统饱受国内舆论诟病的,是其不愿意为了25万美元的竞选资金而起床与出资人共进午餐。这个细节也折射出了美国总统竞选金钱选举的本质。当然,选择与谁共进午餐是奥巴马总统的私权力,但他不愿意为了25万美金的助选费起床绝不是一种“不为五斗米折腰”之举。

与此相反,现任总统作为民主党内部毫无争议的下届总统候选人,其筹款路径多种多样,各大企业以及财团纷纷倾囊支持。美国政治中的党派体制曾被包括华盛顿、杰克逊在内的很多开国元勋所不齿,认为其本质就是为不同的利益集团代言。既然是代言,代言费当然少不了了,而且要知道各方博弈的最终目的是赢得四年为期的国家治理权。为此不惜血本,是贪婪驱使下的人类本性。

至于德国之声原文中抨击的中国各行伦理意识薄弱,可以说,无论是以道德高标来评估个体腐败,还是以其来抨击体制中的腐败现象,都属于用正邪对立的二分法简单为腐败现象定性之举。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文化中礼尚往来的风俗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对腐败行为的准确界定,关于腐败问题的司法以及审查程序尚需不断完善。目前在中国司法界已经达成的共识是,只要拿钱收礼,无论官员最后为贿赂者“办了实事”,其受贿行为都以坐实。然而,在解释如何界定礼尚往来与收受贿赂两者的区别时,一位反贪局官员举例说,如果一位官员某天接受了下级一块手表作为礼物,一年之后,在官员考核评级中,下级被这位官员提拔,不属于收受贿赂。但如果在考核评级前夕,下级向上级“赠送”十万元而最终获得提拔,则属于受贿腐败。

如此看来,目前为止相关部门对于腐败以及受贿等问题的界定中,“常识”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有法可依的惩处腐败不能仅靠常识判断,除了更加严格的司法审查以及更加精确的定性腐败以外,承认中国体制内现存腐败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一直都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前提。从这个角度来说,德国之声以及其他媒体对于中国腐败问题的报道本可以作为国人的警钟以及治理腐败的鞭策,但将腐败问题上升到对中国现有体制的否定以及对于中国社会各界伦理道德缺失的暗讽则过于牵强,不得不让我怀疑这种态度背后,是德国某些反共极端分子反华、辱华,以及从意识形态层面将所有与中国相关事件污名化的居心。

责任编辑:godstear4u
来源: 四月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